时间: 2025-11-14 19:32:31 | 作者: 竞技宝官网
11月13日,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规划资源局专场。
会上,有记者提问:“海洋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要地。请介绍一下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?成效如何?”
市规划资源局海洋经济与规划处处长范丙泽介绍,“十四五”以来,市规划资源局落实海洋强国战略,着力推动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20202024年间,海洋生产总值由4356.7亿元增加到5659.5亿元,年均增长6.7%,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比重超31%。海洋产业体系逐步优化,2024年海洋三次产业占比为0.1:48.9:51,海洋油气、海洋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为优势支柱产业。
为推动海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市规划资源局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印发《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推动海洋经济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有序实施;强化陆海统筹联动发展,编制完成天津市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,优化海岸带空间发展布局;推进临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,促进海水淡化、海洋装备等海洋新兴起的产业发展,出台了全国首个海水淡化地方性法规《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》,全力建设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;推动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发展,加快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化成果,建成一批省部级涉海实验室、研发中心,成立天津海洋装备、海水淡化产业(人才)联盟。通过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,天津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,亮点突出。
一是海洋产业空间格局一直在优化。中心城区、滨海新区“双核”驱动作用逐步凸显,南港工业区、天津港保税区、天津港港区、中新生态城、滨海高新区五大海洋功能区协同联动,沿海蓝色生态休闲带建设日趋完善,初步形成各具特色、协调发展的“双核五区一带”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。
二是海洋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天津港加快世界一流智慧港口、绿色港口建设,2024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329万标准箱。渤海油田日产突破10万吨,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2024年海洋原油产量超3900万吨,“十四五”以来,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%。国家海洋博物馆、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成为滨海旅游重要承载地,国际邮轮母港2024年累计接待邮轮105艘次,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。
三是海洋新兴起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。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、南港先达海水淡化项目建成投产,全市海水淡化产能达42.6万吨/日,居全国沿海城市前列。推进国家海工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,海油工程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,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%。海洋生物医药业形成海洋药品、保健品、检测器械三类基本的产品。推进国家级航运服务示范区建设,2024年完成209艘船舶、4座海工平台融资租赁业务。
四是海洋传统产业一直在优化升级。海水养殖结构持续优化,科学实施增殖放流,建设大神堂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。海盐产品结构一直在优化,海盐年均产量超过150万吨。南港120万吨乙烯项目投产运行,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链。中船天津船舶建造总装基地建设完成,造船产能持续扩大。发挥海洋工程建筑优势,广泛承接国内外海洋工程项目。
五是海洋经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地增强。完成适用于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膜组件、高压泵、能量回收装置技术开发,新型水下滑翔机和长航程无缆水下机器人系统研发成功。天津港保税区海洋工程装备产教联合体成立。天津大学、天津科技大学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。
六是海洋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。强化海域空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,促进海岸线分类科学使用。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,开展“蓝剑”“蓝湾”等专项执法行动,增强海洋观测预报能力,完成天津市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,保障海洋经济安全发展。

